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要参加高考了,但目前成绩较差,知道原因就是控制不住地老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改掉玩...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要参加高考了,但目前成绩较差,知道原因就是控制不住地老玩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改掉玩游戏的毛病。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在上次咨询中,你已经讲清楚了自己的问题,要高考了,还总是控制不住地老玩游戏,想管住自己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和急迫的心情,我愿意帮助你。以前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吧!求助者:我想让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今后不再玩了。心理咨询师:今后不再玩游戏啦?你觉得这个目标是否有些高呢?休闲的时候也不能玩吗?求助者:应该是不该玩的时候不玩,休闲的时候应该可以玩。心理咨询师:好的,玩游戏是人的行为,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每天玩游戏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求助者:该玩和不该玩的时候都在玩,按时间算我想一天总有4、5个小时吧。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就是目标是什么呢?求助者:不该玩的时候坚决不玩,比如做作业或看书的时候。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玩游戏作为第一个目标,不该玩时不玩。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改变行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阳性强化法,一种是厌恶疗法,你准备用哪种方法呢?求助者:两种方法?我不懂,您替我选一个吧,我听您的。心理咨询师:好吧,我给你使用厌恶疗法吧。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被行为结果所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玩游戏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后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再玩游戏时,就会产生恐惧,就不敢再玩了,行为因此而改变了。具体这样做: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玩游戏。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看看你恐惧的程度。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玩游戏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大啊!心理咨询师:你放心吧,我给你噪声刺激再加注射催吐剂,强度可以小一些。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长时间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效果不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心理咨询师:还有其他方法,如阳性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求助者“两种方法?……我听您的”的话表明其可能存在()。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参与性技术有: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的自我探索。选项C的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主要用于摄入性会谈中。而常见的影响性技术则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选项B的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与内容表达相类似的是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选项D的自我开放技术,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在上次咨询中,你已经讲清楚了自己的问题,要高考了,还总是控制不住地老玩游戏,想管住自己但没有成功,你因此而苦恼”属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馈,因而属于内容表达技术。“作为咨询师,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和急迫的心情,我愿意帮助你”,表明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了求助者,属于自我开放技术(同时也是情感表达技术)。而“你需要我怎样帮助你呢?”则是咨询师采用了间接询问、开放式提问技术。和开放式提问相对的是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不利于话题展开。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为了验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可用封闭式提问。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提问方式的掌握情况。凯利曾经把临床交谈中不适当的提问方式做过如下归类:(1)“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2)多重选择性问题。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3)多重问题。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问可能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5)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这种问题会使助者产生很强的威胁感,会引起求助者的防卫。这对推动交谈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6)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关于如何提问的问题,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对待,因为它直接影响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在进行初诊接待时,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间接提问如:“你来这里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而在咨询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和引导式提问,以促进求助者充分地表达自我,也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封闭式提问的方式方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在本题中,咨询师在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当求助者提出“今后不再玩(游戏)了”时,咨询师觉得这个目标对求助者目前而言可能不切实际,因此实事求是地提出,此时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没有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不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体现了咨询师的真诚。但是咨询师在提问方式上不恰当,一连提出多个连珠炮性质的多重问题(“今后不再玩游戏啦?你觉得这个目标是否有些高呢?休闲的时候也不能玩吗?”),可能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识别和处理依赖的掌握情况。依赖是指当咨询师引导、帮助求助者探索、解决自身问题时,求助者却依赖咨询师,企图由咨询师代替自己解决问题。依赖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您帮我分析分析,我怎么就是对丈夫不放心呢”这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可以是“您让我思考没有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的原因,可我想不出来”这种阻抗的形式;可以是“您说我是毕业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这件事上该怎么办呢”这种间接的形式;也可以是“您直接告诉我离不离婚吧”这种直接的形式。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依靠他人而不是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是依赖最基本的特征。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表示“您替我选一个吧,我听您的”,这是一种对咨询师的直接依赖。和依赖相类似的则是顺从,顺从是指求助者对咨询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使后者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而且也使咨询师感到无所适从。而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多话是咨询中求助者或咨询师大量叙述与咨询没有关系的内容,从而影响咨询效果、阻碍咨询进行的现象。阻抗是指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在咨询过程中来自求助者的某种抵抗咨询的力量。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目标商定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是要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但咨询师到底要给求助者什么帮助,需要首先把咨询目标明确下来。这时的工作就是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就是求助者通过自我探索和改变,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咨询目标也是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求助者提供帮助,最终促使其实现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咨询目标既是求助者的目标,也是咨询师的目标,是求助者、咨询师双方共同要实现的目标。为此,咨询时要按照咨询目标进行,咨询目标既不能由求助者提出后再请咨询师帮助实现,也不能由咨询师提出让求助者去执行。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应该由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交流来修正,最终双方都接受为止。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没有与求助者协商自行决定使用厌恶疗法,表明其认为咨询目标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求助者制定,由于没有与求助者协商,这样的目标可能不是求助者想要的或是愿意去实践的,因此在实际咨询中必然影响咨询效果。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厌恶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因此,其基本原理是巴甫洛夫的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因此,如果通过厌恶刺激改变求助者玩游戏的行为,其核心在于让求助者建立起玩游戏的行为和厌恶反应(体验)之间的条件反射:一旦玩游戏,厌恶反应(体验)就会产生。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厌恶疗法的工作程序的掌握情况。厌恶疗法工作程序包含3个步骤:(1)确定靶症状,选择一个最主要的或是求助者迫切要求消除的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2)选用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要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从而削弱和消除不良行为。(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要想尽快地形成条件反射,必须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是同步的。选项C的建构焦虑等级是系统脱敏法里的步骤。注意:案例中,咨询师在描述厌恶疗法的步骤时,其中,第二步的描述是有误的(正确的步骤应该是选择合适的厌恶刺激),咨询师错误将其理解为系统脱敏法的原理。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法的步骤有三步:(1)学习放松技巧,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2)建构恐惧(焦虑)等级;(3)系统脱敏,求助者在掌握放松技巧后,就可以开始系统脱敏训练了。让求助者想象引起恐惧(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最后经过在实景中的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引起恐惧(焦虑)的情境中脱敏。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厌恶疗法刺激选用的掌握情况。在选用厌恶刺激时,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要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从而削弱和消除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刺激有:(1)电刺激;(2)药物刺激;(3)想象刺激;(4)其他刺激。如果选用的一种刺激不够强烈,可以考虑叠加多种厌恶刺激。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厌恶疗法刺激选用的掌握情况。在选用厌恶刺激时,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要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从而削弱和消除不良行为。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效果评估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效果评估不是一定要到咨询结束时才进行,在咨询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总结、评估咨询效果,及时对咨询进行调整。但结束前的评估是对整个咨询过程效果的评价,就显得更全面、更重要。咨询效果评估可以在咨询的任何时间内进行。而咨询效果的评价内容应围绕咨询目标展开,只有实现咨询目标,才是咨询效果的直接体现。一般来说,咨询效果评估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进行:(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